新闻资讯

更多

江西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引江豚回归

185 发布时间:2021-09-28

连日来,在江西省赣江扬子洲镇渔业村段一处宽阔的江湾圩堤下,摄影爱好者架起几十台“长枪短炮”,密切注视着江面,拍摄多年难得一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

 

据了解,今年6月以来,位于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镇境内的赣江水域频现江豚“拖家带口”携幼崽同游的场景,数量多达30头,系有记录以来之最。

 

同时,在江西九江彭泽、都昌段水域,长江江豚先后现身,或追逐巡逻执法的船队,或在人工增殖放流时顽皮跳跃。

 

“上一次发现江豚至少是3年前的事情了。”彭泽县水上综合执法中心副主任姚爱斌说。

 

江豚在多个水域再现,是江西全力推动水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除了在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及赣江南昌段全面实行“十年禁渔”,严控非法挖沙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行为,江西还着力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使入河水质逐年改善,为江豚的回归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长江干流江西段考核断面水质均达Ⅱ类

 

江西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在九江境内,因此九江市承担着江西“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的使命。

 

2019年,经生态环境部、江西省、九江市三级排查,共确定九江市长江入河排污口1012个。

 

2020年,九江市聘请生态环境部评估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九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对全部长江入河排污口进行系统溯源分析,按照应溯尽溯、测溯结合、溯污为主的原则建立并形成排污口溯源档案,分析排污口存在的问题,划分排污口类别,确定监管职责和重点管制清单。

 

“当时我们采用自动在线监测、人工取样监测等相结合的方式逐一开展监测,由排污口追溯到污染源,最后基本查清废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谁在排、排什么’,形成排污口溯源档案。”九江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人李力介绍。

 

今年3月,九江市要求各县(市、区)制定整治方案,明确入河(湖)排污口整治要求、责任主体和监管单位,细化“一口一策”台账,分类推进长江及主要河湖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有效管控长江及主要河湖入河排污量,逐步改善入河排污口水质。

 

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和今年上半年,长江干流江西段10个考核断面水质均稳定在Ⅱ类。

 

赣江干流33个断面中29个水质达Ⅱ类

 

“2019年,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相关要求,江西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范围为长江干流江西段,赣江干流现状岸线向陆地一侧延伸两公里及向水面一侧延伸200米,沿江工业集聚区以现状岸线向陆一侧延伸全覆盖。”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顾胜告诉记者。

 

这次排查共涉及南昌、九江、赣州、宜春、吉安5个城市,26个县(市、区),31个工业集聚区。排查岸线总长度为1316.5公里,其中长江干流江西段为152公里,赣江干流为1164.5公里(双侧),无人机航测及解译总面积为3080.78平方公里。

 

据了解,2020年3月10日,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向江西交办了长江入河排污口清单。全省共交办入河排污口3830个,包括长江入河排污口992个、赣江入河排污口2838个,其中九江市1012个、南昌市966个、赣州市278个、宜春市552个、吉安市1022个。

 

2020年底,江西各地的监测溯源现场工作基本完成,共计对1332个排污口进行了监测,对3262个排污口开展了溯源。

 

截至今年7月,全省交办的排污口中,除了部分未找到的排污口暂未命名与分类外,已有3495个排污口完成分类,2073个排污口完成命名编码。

 

经加强对赣江入河排污口的溯源监管,今年上半年,赣江干流水质持续改善,33个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达29个,Ⅲ类水质断面为4个。

 

鄱阳湖总磷浓度连续下降,水质大幅改善

 

鄱阳湖连通长江和赣江,是江豚扩大活动范围的重要通道。

 

今年8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延彬深入鄱阳湖上饶、南昌和九江湖区,调研督导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徐延彬指出,要加快推进鄱阳湖流域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像关爱母亲一样关爱鄱阳湖,切实守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

 

据了解,近年来,鄱阳湖水质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2020年,鄱阳湖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41.2%,较2019年同比上升35.3个百分点。3年来,鄱阳湖主要污染物总磷浓度呈下降趋势,2018年为0.082mg/L,2019年为0.069mg/L,2020年为0.058mg/L。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湖泊,其水质直接关系着长江的水质。数据显示,2020年鄱阳湖入长江的出口断面总磷浓度为0.048mg/L,较2018年下降0.011mg/L,降幅高达18.6%。

 

为精准推进鄱阳湖的总磷污染治理,近两年来,江西省政府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鄱阳湖总磷源解析研究,从总磷污染行业来源、地域来源和季节输入等方面进行解析,为科学整治鄱阳湖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2020年以来,江西每月对全省301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进行分析研判,督促各地查明水质恶化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十四五”期间,江西将新增61个国控断面,同时对1082家重点排污单位开展全指标监督性监测,对338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和59个重点尾矿库尾水排放口进行监督性监测,及时监控地表水和污染源的水质情况,进一步推进鄱阳湖和长江水质的改善。

 

据悉,江西将根据国家入河排污口视频调度会议提出的“排污口整治工作要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要求,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一口一策”的整治方案编制、标志牌设置和一批立行立改项目的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完成一批整治示范工程,确保将所有排污口都“管起来”,并做好2022年度的整治计划,持续推进整治工作。
 

广州德膜科技有限公司
MBR膜 MBR平板膜 MBR超滤膜 MBR柱式膜 进口MBR膜 内蒙MBR膜 云南MBR膜 山西MBR膜 成都MBR膜 海南MBR膜 武汉MBR膜 贵州MBR膜
广州MBR膜 江西MBR膜 广西MBR膜 山东MBR膜 湖南MBR膜 甘肃MBR膜 陕西MBR膜 深圳MBR膜 重庆MBR膜 安徽MBR膜 上海MBR膜 平板MBR膜
平板膜 柱式膜 超滤膜 福建MBR膜 吉林MBR膜 沈阳MBR膜 大连MBR膜 新疆MBR膜 南昌MBR膜 赣州MBR膜 湛江MBR膜 宁夏MBR膜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最新资讯

推荐案例

13302290528